编者按(冯一玲老师):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西安是一座独具魅力的城市,它是十三朝古都,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它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无数的游客。同学们以“发现西安的美”为主题,从人文历史、自然景观、个人感受等方面,写出自己心中的美。

姓名:程熙妍
班级:高2026届(1)班
座右铭: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发现西安的美
高2026届(1)班程熙妍
西安,这座古老而神秘的城市,如同一部厚重的历史长卷,缓缓展开在世人面前。漫步其间,每一块砖石,每一片瓦砾都似乎在述说着千年的沧桑与辉煌。且不说灯火璀璨的大唐不夜城,巍峨恢弘的古城墙,名目繁多回民街小吃,络绎不绝各种叫卖声,还有那威武雄壮的兵马俑——他们各自用独有的语言诉演绎着自己的精彩。而在这喧嚣繁华中保持着宁静与祥和的青龙寺,犹如一颗明珠,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驻留,去探寻那份超越时空的美。
青龙寺坐落于古城西安的东南隅,静谧而庄严。春日里,寺内的樱花盛开,如云似霞,将整个寺院装点得粉嫩而梦幻。当你循着花影步入寺门,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来到了一个远离尘嚣的清净世界。古树参天,翠竹轻摇,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火气息,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心灵也随之归于平静。
进入寺中,钟楼,鼓楼巍然而立,晨钟暮鼓,声声入耳,仿佛在诉说着佛法的深邃与岁月的流转。而那历经沧桑的佛塔,仿佛是连接天地的桥梁,诉说着信仰的力量,塔身斑驳,岁月在其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但那份庄严与神圣,却丝毫未减。绕塔而行,每一步都踏着历史的回响,心中涌起无限的敬畏与感慨。穿过佛塔,青龙寺的核心区域大雄宝殿映入眼帘,殿内供奉的佛像,慈眉善目,仿佛能洞察世间一切烦恼,给予人们心灵的慰藉。殿内光线柔和而温暖,空气中弥漫着淡淡香火味,让人不由地静下心来。
走出大雄宝殿,沿着曲折的小径,我来到了一片樱花林。我站在树下,仰望那树,繁花似锦,花瓣随风飘舞,如同粉色花瓣雨,温柔地洒落在我的肩头。我能想象到此刻的我一定是宛若进入梦境的少女,仰望着那一片粉红,微笑着怀着无限的憧憬——让人流连忘返。
回望这片静谧的土地,我不禁感慨万千。西安的美,是厚重的历史,是璀璨的文化,更是那些如青龙寺般,宁静伫立,诉说着过往与未来的古迹,伫立于樱花树下,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所有的烦恼与忧愁都被绚烂的花海所融化,只留下心灵的纯净与喜悦,它们也让这座城市更加生动,更加迷人。我也曾到过大雁塔,它就好像一方大印,镇守一隅净土,让每一个来参观朝拜的人都心怀虔诚;也曾见识过环绕古城的古城墙,它巍峨壮观,绵延不绝,见证了历史的厚重与沧桑。西安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历史和文化,更在于那份独特的韵味和风情。
教师点评:正如沈从文所说:“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牲一畜,雨丝风片,都是我们人生的底色。”作者将自己在青龙寺游览的感受生动的描写出来,让我们感受到青龙寺独特的魅力所在,词文雅练,写景生动。
指导教师:王珊珊

姓名:张妙妍
班级:高2026届(1)班
座右铭: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西安味道
高2026届(1)班 张妙妍
各色的古朴建筑在这片土地上应接不暇,延绵着、延绵着,连成一条一望无际的线。最后,在路的终点处渐渐聚成一个微点,即使眼睛已经无法看清辨认,但嗅觉却已经先一步参透了这座城市最深处、最难忘的味道。
要说西安哪条街道出了名,那不得不提起书院门。书院门是专门卖练习书法工具的地方,几十家小店紧挨着,小小的铺子里全摆满了毛笔、宣纸、砚台、墨水,整体街都满溢着浓厚的文艺气息。在书院门里经常能看到的就是在店门口写字的老人,只见他们一提一钩,一个个富有神韵的字迹便在宣纸上显露出来,引得人们驻足围观发出一声声赞叹,正是如此,墨香味便在整条街道徘徊,久久不散。那里的味道,是浓浓的书香味,将人代入文字的世界。
书院门过去,就是西安更为出名的城墙。西安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之一。一些居民喜欢在某个闲来无事的清晨去城墙上跑步,他们迈出的脚步是如此轻盈,而脚下所踩的却又是那么的厚重。那是一份真实存在过的历史,就在这片广袤土地的上方,就在每个西安人的心里。如果说,城墙是人们早上常来之地,那大雁塔以及附近的大唐不夜城就是人们晚上愿意一去的地方,随着人流不断增多,黑暗中大唐不夜城的灯光便渐渐明亮起来,洒在涌动的人潮上,人潮像是金黄色的浪涛迎着金色的光奔涌,后浪推着前浪,一波紧接着一波,他们都迫不及待去感受这里的古韵,以及空气中弥漫着的历史的味道。这里的味道,是厚重的历史气息,带人穿越回到几千年前。
当你在西安随便寻得一个城中村,你定是先被扑鼻而来的香味迅速带入微醺状态。刚捞出锅的肉还滴着浅褐色酱汁,冒着滚滚热气,还来不及反应过来肉就被放在案板上用大刀切开,它早在小火中被炖的软烂,于是再往那外酥里嫩的饼里一塞,一个西安本土最正宗的肉夹馍就做好了,老板扯着嗓子大声吆喝着“新出炉的肉夹馍,正宗潼关肉夹馍嘞!”刚接过馍往前还没走几步,又被另一位老板的吆喝声震得停住了脚步“喋个甑糕,美得很”,待你站定在摊前,脸上洋溢着笑意的老板,于是便迫不及待地掀开盖在锅上的厚厚白布,一股热气夹杂着甜甜的米香扑面而来,似是仙气一般让人心旷神怡,忘乎所以。蜜枣和豆子点缀其上,一口下去,酸甜味充斥整个口腔,与灵魂来个激烈的碰撞。隔壁摊子的老板眼疾手快,也连忙拿出铁皮上铺好的凉皮像客人展示“来尝尝咱自己做的米皮,香迷糊了。”镇上的叫卖声不绝于耳,那是西安人民热情好客的味道。
凝聚的小点渐渐在视野里清晰起来,那是每个西安人的记忆,是墨香、是书香、是历史香,更是人情香。寻得一场与历史的邂逅,寻得一场人与人之间的邂逅,寻得一个西安味道。
教师点评:小作者从不同角度,描写了独属于西安的特色味道,从墨香气息延伸到历史气息,再从历史气息扩展到人情气息,三种气息渐渐汇聚成了千年古都西安独特风味。
指导教师:王珊珊

姓名:王子奥
班级:高2026届(3)班
座右铭:人一旦有了梦想,怎么活都是有灵魂的。
品西安之美,悟华夏精魂
高2026届(3)班 王子奥
西安,仿若一部活着的史书,静静摊开在华夏大地,每一页都写满故事,闪耀着独有的魅力之光。穿梭于这座十三朝古都,从人文历史的深厚沉淀中溯源,于独特自然风光里沉醉,再到将个人情思揉进市井烟火,方能彻悟这座城蕴含的大美,解锁中华文明绵延千年的精神密码。
人文厚土,岁月沉淀的瑰宝
西安的人文历史,是华夏文明的关键拼图,随便撷取一片,皆是沉甸甸的瑰宝。兵马俑堪称世界奇迹,步入展厅,一号坑内千军万马列阵以待,栩栩如生的陶俑仿若秦朝锐士穿越时空,个个身披甲胄、目光如炬。为复刻秦军雄姿,工匠们精雕细琢,据说一尊陶俑制作工序超十道,细微到发丝、指纹都清晰可辨。这份匠心,是古人对技艺的尊崇,亦是对国家使命的担当,让后人得以窥探大秦横扫六国的虎狼之威,触摸到历史的坚实脊梁。
大雁塔同样诉说着悠悠往事,它是玄奘西行归来的精神硕果。高僧跋涉万里,携回经卷,为保文化火种不灭,在此潜心译经。塔砖铭刻岁月,风铃摇响梵音,激励一代又一代学子求知若渴、坚守文化传承,于求知路上无畏险阻。这些人文景致不只是景点,更是华夏先辈们智慧、信仰与风骨的实体化,筑起民族的精神高阁。
自然绮景,山河馈赠的诗画
西安的自然风光,有着黄土高坡与秦岭山水碰撞出的别样韵味,豪迈与灵秀共融。春日,终南山恰似绿海,漫山葱茏裹挟馥郁花香,清泉在石间跳跃,奏响自然乐章。王维于此“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尽显悠然超脱心境,引得后世文人墨客纷至沓来,沉醉山水觅诗意。
冬日华山则是银白圣境,峰峦披雪、崖壁挂冰,冷峻壮美。攀登者手扶铁链、逆风而上,于陡峭间锤炼意志。云海翻涌时,人若凌虚踏云,豪迈之情油然而生,恰似直面人生困境,怀揣壮志破局,尽显生命张力。西安的山水,滋养出豪迈豁达又诗意满怀的地域性格,成为地域文化独特注脚。
市井温情,烟火氤氲的眷恋
漫步西安街头,个人感受最深的,是扑面而来、暖人心扉的烟火气。回民街人声鼎沸,甑糕软糯、泡馍滚烫,香气勾人味蕾;老巷茶馆里,老人摇着蒲扇,哼几句秦腔,茶香与唱腔交织出闲适日常。街边剪纸艺人手起刀落,纸屑纷扬间,民俗风情跃然纸上;传统手艺人守着老铺,用坚守诠释对技艺的深情。
西安,集历史、自然与人文之大成,宛如华夏文明的微缩景观。走进它、品读它,汲取历史智慧,领略山河气魄,体悟市井温情,我们终将带着这份古都给予的精神滋养,奔赴山河,续写华夏文明的崭新篇章。
教师点评:本文语言大气厚重,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丰富的人生体验和细腻的思想感情,十三朝古都的恢弘气势和烟火气息完美融合,读来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指导教师:冯一玲

姓名:芦兆林
班级:高2026届(3)班
座右铭: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得之坦然,失之淡然。
发现西安的美
高2026届(3)班 芦兆林
在华夏大地的中心,有一座古老而种秘的城市——西安,它宛如一部活着的史书,静静伫立,散发着无尽的魅力。十三朝古都的底蕴,赋予了它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使其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漫步于西安的古老街巷,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千年之前。古城墙宛如一条巨龙蜿蜒盘踞,每一块砖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见证了王朝的兴衰更迭。大雁塔巍峨耸立,那是唐朝盛世佛教文化盛行的象征,塔下的广场上,玄奘的雕像静静凝视着远方,似在诉说着取经路上的艰辛与执着。而古老的钟楼,宛如两位忠诚的卫士,唤醒沉重的历史,送别西下的夕阳。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往昔,这里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繁华盛地,如今,它依旧以无尽魅力,让人流连忘返。除了辉煌的人文历史,西安的自然景观也别具一格。华清池畔,温泉水依旧潺潺流淌,仿佛还能看到杨贵妃那倾国倾城的身姿在水中嬉戏。而太白山的雄伟壮丽,则展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山顶的松雪终年不化,在阳光照耀下闪耀着银光,与山脚下郁郁葱葱的森林形成鲜明对比,构成了幅如诗如画的山水画卷。
对于我而言,西安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更在于它独特的韵味和气质。无论是古老的传统文化,还是现代的时尚元素,都能在这里和谐共生,走在街头,你既能看到身着汉服的年轻人优雅地漫步,仿佛是从古代走来的仙子;也能身看到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与古老的庙字相互映衬,优雅而不失风度,朴素而不平庸,展现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独特魅力。在这里,每个角落都可能隐藏惊喜,每一次转身都可能邂逅历史。
西安,这座古年而又年轻的城市,用它独有的魅力着人们去探索,去发现。它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现代文明的传承者。每次一个人走在西安的街上,我都仿佛在与历史对话,在这城市里,我发现了美,那,是一种穿越千年的永恒的美!
教师点评:本文语言典雅工丽,西安的名胜古迹尽显于笔下,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自豪之情。行文舒展,自然洒脱,是一篇精彩的西安宣传文章!
指导老师:冯一玲

姓名:王梦鑫
班级:高2026届(4)班
座右铭:我与自己约定,要将无人传唱的故事,带向新的篇章。
城西小巷
高2026届(4)班 王梦鑫
世人都说北京胡同有最美的人间烟火气,但我所钟爱的一条无名小巷也不逊色。古都长安玉祥门旁有两条鲜为人知的巷道,任谁也难想到这古朴面纱下的绝美容颜,而我,曾在这里留下一段难忘的记忆。
初夏的燥热像少年那难以抚平的好奇心,一次上学路上的偶然,它走进了我的心里。晨雾迷蒙中,我骑车无意中闯进这小巷,朝晕下的点点树影微微跳动,像是在欢迎过往的行人。微风里弥漫着饭菜的清香,在心头久久萦绕。
放学的铃声如同赛场上的发令枪,催着少年们冲出“牢笼”,终于有机会了,我和几位好友骑着单车,一同前往那条小巷,晚风轻抚脸庞,余晖撒满大地。树影在长着青苔的古墙上演艺着它们才懂的皮影戏,甚至还有老年合奏团配乐,那些平日里难懂的二胡和唢呐也别有风味,脚边还有几只自由的小猫与我们共赏着“良辰美景”。岔路口的古树下有两头石雕的白象,虽与周边古朴的建筑有些格格不入,但也平添几分生机。在这恬静的美好里渐渐忘了时间,谁偶然的一个话题都会引起我们一阵大笑,直到看见升起的袅袅青烟,我们才蹬上单车,四散离去。
清晨,大爷大妈们在墙边练习他们的“绝技”,微风和墙边没开花的蒲公英说着悄悄话。和玉祥门外的喧嚣相比,这里简直就是世外桃源。每到下午我们总是如期而至,细数巷道那些饱经沧桑的槐树上的年轮,闲聊玉祥门的那场激战,为历史中的某个人物争得面红耳赤,也畅想着美好的未来,黄昏晕染在我们脸上,连风也轻快了许多,一切都是刚刚好的模样。
三年光阴如白驹过隙,我们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各自去寻找自己的人生。但一有时间就会在这条巷子重聚,偶尔看到一群少年从身边经过,惊鸿一瞥中,仿若回到曾经。而今,我们已渐渐褪去年少的青涩,但那份纯真的感情,一如从前。
难忘城西的那条小巷,难忘我那情同手足的兄弟!
教师点评:作者择取了西安一个小小的巷道,来展现内心那份真挚的情感。语言平时而柔和,似乎引领着读者在心灵的原野上漫步。特别是对景物的描写,无形中为文章增添了很多情趣。
指导老师:冯一玲

姓名:李奕辰
班级:高2025届(3)班
座右铭: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
千秋载长安 故京展新华
高2025届(3)班 李奕辰
在古老国度广袤辽阔的西北国土,万里商旅驼铃梵唱的丝绸之路的起点,被誉为九州龙脉的秦岭山麓以北,点缀着一座灿如明珠的千年古城。它有过很多不同的称呼,包括镐京、天府以及如今的西安。但人们更乐于使用的,还是那个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且包含着长治久安美好寓意的“长安”。
这是一座在史册丹青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的城市。周朝时,这里曾是周天子的居寓,也是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发生的地方。秦朝时,这里是秦人奋六世之余烈荡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地方。汉朝时,十九岁的少年将军霍去病以勇冠三军之姿从这里出发,扫荡犁庭,封狼居胥;同样从此启程向西北而去的张骞开辟了一条前无古人的伟大商道,世界东方与西方发展的路径从此有了相交。同时,这里也是诸葛丞相穷尽一生也未能到达的遗憾故都。到了唐朝,这里不再仅仅是中华大地的首城,而是世界的中心,随着唐王朝的国力达到鼎盛,这里也成为了同时代居住在其他地方的人们无法想象的第一盛城。这里拥有体现着是时人类最高水平的兵甲、文书、织造、制度,来自四海五洲不同族类的人们欢聚一城,共同书写着熙攘繁盛光耀万年的史诗。
西京秋色漫巷头,风起千年犹未休。屹立了多少个春秋的砖塔仍俯瞰着人间烟火,镌刻在城墙上“长安永安”的笔力依然苍遒有劲。悠长久远的文化积淀在古城的大街小巷和人们的口耳相传中时时溢现。留存至今的文化古迹并不是阻碍城市发展的拦路石,相反的,正是这些古老记忆标记着我们的来路,不至让我们因走得太远而忘了为何出发,又要去向何方。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朝闻晨钟,晚傍暮鼓,漫步在西安的坊间巷陌,看见身着汉服的人们与古建筑合影留念的那一刻,时光好像重叠交错,也是在那一瞬,我明白了刻印在中国人血脉中的“传承”二字何以而成,我们永远不能淡忘了自己的历史,这是我们生长在这片常常使人饱含热泪的土地的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西安不止在古代拥有辉煌的过去,这里也是群狼环伺时期的大三线,承接了无数产业转移,无数人高喊着“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跟着红旗来到这里建设共和国的屏障,让一座座楼房工厂拔地而起,人民的生活蒸蒸日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数十所军工集团和高校坐落于此,为国奉献,沉心铸剑,不断为时代为祖国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落笔文句浩瀚三千载,拍坛风流涌贯十三朝。君不见,汉唐遗迹风菡萏,纸墨诗酒醉人酣;君不见,古都父老欣相告,灯火上长安。
教师点评:这篇作文以“千秋载长安故京展新华”为题,开头点明了长安的重要性,引起了下文。正文内容结构完整,层次清晰,叙述有逻辑,详略得当,段落划分合理,使用了一定的修辞手法,语言厚重,表达流畅。不失为一篇佳作!
指导老师:杨亚洁

姓名:葛宁卓钰
班级:初2025届1班
座右铭: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
一粒沙过长安
初2025届(1)班 葛宁卓钰
我是一粒沙,在黄土高原的臂弯里沉睡了千年。
一天,人们的足印踏入了这片寂寥的地方,他们的声音将我从沉睡中唤醒,我徐徐睁开眼,看到了这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她沟壑纵横,黄土满目,如同老者布满皱褶的肌肤。我的耳边又传来了人们的低语,这些声音向下漂流,将我引向高原以南的关中大地。声声低语中,我听到有关长安这座城市的过往与现在。我闭上眼沉入梦乡,任由那些历史的残片在我身旁渐渐沉淀,于身后的黄土地上慢慢汇聚、凝结、编织成一段完整而动人的传奇……
再次醒来,数百年的光阴已悄然流逝。
这一次,我被激昂的鼓声唤醒。我看到一群年轻人在黄土地上击鼓舞动。凛冽而雄浑的鼓声在风中烈烈轰响,透过他们激情四溢的击打舞动而扬起的滚滚尘烟,我望见他们的白衣红绸肆意飞扬着。我感受到了喷薄而出的生命之力——顺着那阵风儿,我一路向东,飘到了华山之畔。这里不同于黄土高原的沟壑蜿蜒、辽阔荒芜,而是有着险峻的山岩,缭绕的云雾。这里充盈着蓬勃的绿意,我借着迅猛的风势攀上山顶,俯瞰着脚下的广阔土地。
又一阵风吹起,我随风向北,来到了黄河岸边。我深知,正是这条伟大的河流孕育出了雄厚深沉的黄土高原,河水中泥沙翻滚,与土地相互交融,或许,我的前生便是这河中的一块平凡砾石吧?我这样想着。抬眼望去,黄河波涛汹涌,如野马奔腾,又如雷霆万钧,她怀中的每一滴水都在低声讲述着这片土地的故事,每一粒沙石都在默默记录着这段历史的沧海桑田。
后来,我被水花击打、裹挟,最终沉睡在一位旅人的鞋尖。不知过了多久,再睁开眼时我已被带到了一间博物馆中,在那里我以不同于以往的方式,再次跨越了千年的时光。文明伊始,中华文明的雏形于此诞生,那群用低语声唤醒我的人们,用最朴素的岩石与陶土在这里扎下了自己民族的根脉。西周秦汉之时,中华文明的格局于此奠定,人们赋予此地“长安”之名,从此这片土地便承载起了人们的繁衍生息,见证着政权的兴衰更替。隋唐盛世,中华文明的盛况于此绽放,人们在这里创造了无数财富,留下了璀璨的盛世繁华。战乱纷飞的年代,中华文明的星星之火于此熊熊燎原,人们艰苦斗争,将列强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铁蹄之印彻底抹去——原来,我所在的这片土地,不仅是自然的瑰丽杰作,更是历史长河中浓墨重彩的华章。
夜幕低垂,我随着旅人步出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长安迷人的夜景。灯火璀璨如星,人潮熙熙攘攘,我听见了摊贩们热情的叫卖声,听到了孩童们天真无邪的欢笑声,真切地感受到了这座城市新生的强劲脉搏。我愿永远栖息于这片土地,以一粒沙的渺小身份,见证这座城市的每一轮朝阳与落日,每一次兴衰荣辱的交替更迭。我选择再次沉睡于这片黄土地,成为这黄土地不可或缺的一分子,穿越悠悠漫漫的时光长河,默默滋养这传承千年的古老文明。
我知道,我终于以一粒沙的身份,走过了长安的千年岁月。
教师点评:以沙的视角观长安,独特且新奇。沙见证黄土高原、华山、黄河与长安的变迁,从自然风貌到历史兴衰,细腻描绘出地域的多元与文明的演进,如微尘中见大世界,小视角开启大叙事。
指导教师:张

姓名:刘汶瑾
班级:初2025届(1)班
座右铭:内心丰盈者,独行也如众。
翠华揽胜,韵意悠长
初2025届(1)班 刘汶瑾
长安幽梦绕华巅,新雨初歇,翠影接天,云霭绵绵。——题记
早听闻翠华山峻峭巍峨,驱车途中禁不住想象其山之貌。越是想,便越是激动。在忙碌的生活之余,能偷得半日清闲,况且有如此美景,何乐而不为?
车窗外景色变幻,风微凉,裹挟着浓雾而来。下了车,方觉瑟瑟寒冷,昨日山中落雨,寒意尚未褪去,才后悔没穿件暖和的衣服。我抬起头,欲一睹翠华山之芳容,山却不愿揭开神秘的面纱,以缭绕的云雾遮蔽了面庞。我心里不服气,偏要挑战那条名为龙脊梁的长阶,不登顶峰,誓不罢休。
于是我裹紧了那件不争气的薄外套,向前走去。一条蜿蜒的小路伸向龙脊梁的起点——迈出第一步,又一步,一步一阶凝神于这漫漫长路。走着走着,不知不觉间走得腿疼。渐渐地,这趟出游的目的似乎也变了,说好的“偷得浮生半日闲”,怎么到头来成了找罪受?心里的小人有些抱怨。
我苦笑着摇头,在心里对自己说:“谁让你选了这条路呢?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呀。”不过再抬起腿,却好似铁铸似的沉重。心里的小人又发话了:“恢复体力也是对选择负责!”我只好坐在长阶旁的一块大石头上,调整呼吸,眺望远方,春日的山峦绵延不绝,绿色错落有致地铺展在眼前,满山的白鹃梅开着,簇着,向上着,如山之精灵般于风中摇曳,生机的消息在洁白笑靥间传递。原来雾已散了大半。
重振旗鼓,我又迈出坚定的步伐。我知道小人又要说什么,在心里与它异口同声道:“攀登时也别忘了沿途的风景。”拾级而上,只见应接不暇的奇石。抬眼,恍惚间瞥见那仙云缭绕的太上老君,正把目光投向那遥远的天际,原来竟是座直立的巨石!
行囊装满沿途的风景,我终于登上翠华峰。雾已散,极目远眺。漫无边际的青绿,于苍茫中各自耸立又彼此牵着手,亘古地屹立,于时间长廊的尽头细看宇宙变迁人来人往……青山是缓慢的浪,溯向遥远的传说。人们说,古时候泾阳县有个叫金翠花的姑娘,父母早逝,被兄嫂许给城里的富豪为妾,但她争取自由,逃奔这里,后来架风冉冉成仙,翠华山由此得名。
高处不胜寒,湿润的寒气阵阵涌来,催促着人下山的脚步。下到山腰,便是有名的风洞与冰洞了。风洞是由山崩滚落的巨石形成的狭长隧道,难怪人们说翠华山是避暑胜地,刚一踏进,霎时一股凉风袭卷,发丝飘扬。继续沿着石阶走,转两个弯就到了冰洞。自然以其鬼斧神工打造了冰洞奇观,这里常年寒冷,凹凸不平的石壁结满冰块,用手触摸也丝毫没有融化的迹象。
几经迂回钻出了山洞,步行到旅途的最后一站——天池。沿着岸边踱步,水面微波荡漾泛起层层涟漪,岸边蓊茏的绿木以明媚的色彩诉说着春的情愫。树下露营的游客,草坪上荡秋千的孩童,水面上三三两两的船只,都在享受着春日的宁静午后。
回途,山水之乐仍意犹未尽,翠华山一幅幅美好的画卷舒展在眼前,挥之不去。我思索旅行的意义究竟为何,风拂过面庞,一切仿佛都有了答案。或许是“一山放过一山拦”的挑战,或许是“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美景,抑或是“巴女骑牛唱竹枝”的风土人情。每一场旅行,都是一支韵味悠悠的长歌。
教师点评:本文笔触细腻,行文流畅。开篇以题记引入,营造出幽远氛围,颇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之妙境。在登山过程描写中,细腻刻画心理变化,如从“遭罪”到感悟责任,从“欲速则不达”中领悟到坚持与调整的重要性,富有层次。对翠华景色描写生动,无论是山峦翠色,还是天池风光皆栩栩如生,且能自然融入传说故事,增添文化底蕴,结尾对旅行真意的思考升华主题,不失为一篇佳作。
指导教师:张龑龑
文/图:教务处 语文年级组 审核:陶红 责编: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