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德育时空

法治安全

当前位置: 首页 >> 德育时空 >> 法治安全 >> 正文

五一欢乐行 安全不“放假”

发布日期:2025-04-27    作者:     来源: 政教处    点击: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同学们:

五一小长假即将到来,在这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时节,大家或许计划着外出踏青、与亲友相聚,或是享受难得的闲暇时光。然而,安全是一切快乐的前提,越是放松时刻,越要绷紧“安全弦”。

为了让大家度过一个平安、健康、充实的假期,学校整理了这份安全教育专题,涵盖交通、防溺水、消防、饮食等多方面的安全知识。希望大家认真阅读,将安全意识融入每一个行动中,让安全与欢乐同行!

交通安全

1. 遵守交通规则:出行时要严格遵守交通信号灯指示,做到“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不跨越道路隔离设施,不在道路上追逐打闹、嬉戏玩耍。

2. 安全乘车:不乘坐无牌无证、超员超速、非法营运等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抓好扶手,不将头、手伸出窗外;上下车注意观察周围车辆和行人情况,避免发生意外。

3. 骑行安全:年满12周岁方可骑自行车上路,年满16周岁才能骑电动自行车。骑行时要佩戴安全头盔,不逆行、不并排骑行、不载人、不随意变道,自觉远离大货车、工程车等大型车辆盲区。

防溺水安全

1. 远离危险水域:假期坚决不私自或结伴到江、河、湖、海、水库、池塘、沟渠等危险水域边玩耍、钓鱼、游泳、捉鱼等。

2. 游泳选择正规场所:如果有游泳需求,一定要选择有资质、安全设施齐全、有专业救生员值守的正规游泳馆,并在家长或其他成年人的陪同下前往。下水前做好充分的热身运动,防止抽筋。

3. 学会正确施救:发现有人溺水,不要盲目下水施救,应立即大声呼救,寻找长杆、救生圈等工具进行救援,或拨打110、120求助电话。

消防安全

1. 安全用火用电:在家中不随意玩火,不玩弄电器设备,不乱接电线、不超负荷用电,离家时要关闭电源、燃气阀门等。使用蚊香、蜡烛等明火时,要放在安全的地方,远离易燃物,做到人走火灭。

2. 了解消防知识:学习并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了解火灾逃生方法和应急疏散路线。遇到火灾时保持冷静,迅速拨打119报警电话,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低姿沿安全通道有序逃生,不乘坐电梯。

3. 不携带火种进入山林:五一期间如果外出到山林游玩,严禁携带火种,不随意在野外生火,防止引发森林火灾。

食品安全

1. 注意饮食卫生:不购买、食用“三无”食品、过期食品以及变质食物;少吃或不吃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不暴饮暴食。

2. 选择正规就餐场所:外出就餐时,要选择环境卫生良好、证照齐全的餐厅,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引发食物中毒。

3. 谨慎食用野生食物:不采摘、不食用野生蘑菇、野菜等野生食物,防止误食有毒品种导致中毒。

 

外出活动安全

1. 提前规划行程:如果外出旅游或参加其他活动,要提前了解目的地的天气、交通等情况,规划好行程路线,告知家长自己的去向、同行人员和预计返回时间。

2. 遵守景区规定:在景区游玩时,要遵守景区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攀爬危险区域,不擅自进入未开放区域,不破坏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

3. 防范拥挤踩踏:在人员密集场所,要注意观察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位置,避免拥挤、推搡,防止发生踩踏事故。如遇突发情况,保持冷静,听从现场工作人员指挥,有序疏散。

网络安全

1. 合理使用网络:控制上网时间,不沉迷网络游戏、网络短视频等,不浏览不良网站和信息,自觉抵制网络谣言和低俗内容。

2. 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在网络上透露自己的姓名、学校、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个人隐私信息,谨防网络诈骗。

3. 文明上网:遵守网络道德规范,不发表不当言论,不参与网络暴力、网络欺凌等行为,做到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居家安全

1.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独自在家时,要关好门窗,不给陌生人开门。如遇可疑人员或情况,及时与家长联系,并拨打110报警。

2. 安全使用家电:正确使用家中的电器、燃气等设备,严格按照操作说明进行使用,发现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家长进行维修。

3. 防范高空坠物:不向窗外抛物,不攀爬阳台、窗户等高处,以免发生意外。 

心理健康安全

1. 加强沟通交流:要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多与孩子沟通,多理解宽容孩子,多对孩子微笑,营造良好的家庭和学校氛围。

2.培养应对能力:教会孩子遇到问题先尽力自己解决,同时学会咨询求助,正确对待成绩和挫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心理调适能力。

文/图:韩静 审核:张军荣 责编: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