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季的到来,不仅天气日渐寒冷,也到了传染性疾病的高发季节,为了提高预防传染病意识,校医室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请大家了解: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简称“流感”。其传染性强,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主要表现为高热、畏寒,乏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等中毒症状,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体弱多病者和老年人感染后易出现肺炎等并发症。
预防措施:
1.注意保暖,及时增减衣物。
2.勤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外出佩戴口罩。
3.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4.保持环境通风。
5.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公共场所。
6.条件允许应每年注射流感疫苗。
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易在人群聚集的环境中发生。主要症状为发热、剧烈咳嗽,突出症状是阵发性、刺激性干咳。退热后咳嗽可持续1~2周。
预防措施:
1.加强日常防护,居家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的卫生清洁和空气流通,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好手卫生,坚持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2.学校、幼儿园等场所要注意通风消毒,做好日常的清洁工作,加强对人群聚集性场所支原体肺炎的监测和分析,避免出现聚集性感染。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主要症状是以耳垂为中心的耳垂下方肿大,常常一侧先肿大后另一侧也出现肿大,伴明显疼痛或压痛、张口困难、发烧等。
预防措施:
1.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按计划进行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
2.室内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诺如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是引起急性胃肠炎常见的病原体之一,也叫“冬季呕吐病”,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触碰被污染的物体或表面后不及时洗手,照顾病毒感染者、与患者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等,这些都是导致诺如病毒感染的主要原因。
感染后最常见症状是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多数人发病后持续2~3天后可以自行恢复。
预防措施:
1.保持手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含酒精的消毒纸巾、免洗洗手液无法杀灭诺如病毒和肠道病毒,不能以此代替洗手;
2.注意饮用水和食品卫生,不喝生水,不吃未煮熟的食物,生熟食物要分开存放及加工,蔬菜水果食用前要彻底洗净;
3.避免接触:处理病人的粪便、呕吐物或被其污染的环境和物品时,应使用含氯消毒剂,同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一次性手套、医用外科口罩、鞋套等,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
4.目前尚无针对诺如病毒感染的疫苗。
传染病的防控,不仅需要学校的全力以赴,更离不开家长的紧密配合,希望我们家校携手共筑防护网,度过一个健康、安全的冬季。
文/图:韩静 审核:张军荣 责编: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