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将至,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段可以自由支配时间、放松身心、发展兴趣爱好的宝贵时期;对于家长们来说,也是与孩子增进感情、共同成长的契机。然而,在享受假期带来的愉悦与自由时,我们不能对暑假安全问题掉以轻心,为保障同学们能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的假期,这些安全提示送给大家:
防溺水安全提示

夏季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时段,要提升安全意识,提前学习有关于溺水事件的预防手段。不盲目下水救人,也不私自下水游泳,保证自身安全,需要做到以下六点:
预防溺水“六不”:1. 不私自下水游泳;2.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3. 不在无成人带领的情况下游泳;4. 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5.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6. 不擅自下水施救。
自救指南:1.保持镇定,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放松全身,不要惊慌失措而手脚乱蹬拼命挣扎,这样会使身体下沉更快,迅速引起窒息。2.仰泳露鼻,屏住呼吸,放松肢体,尽可能保持头向后仰,面部朝上的仰泳体位,是口鼻露出水面,有节奏,缓慢的一呼一吸。3.深吸浅呼,呼吸时注意吸气要深,呼气要浅,因为深吸气是人体比重比谁略轻,可浮出水面,呼气时人体比重比水略重。
交通安全提示

1.外出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乘坐正规运营车辆,不坐“三无”车辆,不坐黑车,要与大型车辆保持安全间距,留意其盲区,确保自身安全。
2.私家车出行前检查车辆状况,确保安全,驾乘机动车时要全程系好安全带,自驾游要杜绝疲劳驾驶和酒后驾驶。
3.骑行摩托车需年满18周岁并持有摩托车驾照,骑行电动自行车需年满16周岁并佩戴头盔,骑行自行车需年满12周岁,未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禁止乘坐机动车副驾驶座位。
出行安全提示

1.关注天气预报及安全预警信息,学习安全知识,出行前采取必要防范措施。不在暴雨、雷电等天气环境和易发泥石流、滑坡、塌方等地质灾害环境逗留、玩耍。
2.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到公共场所首先关注安全出口,讲秩序、不拥挤,服从指挥,避免踩踏,外出要警惕车辆视觉盲区。
3.不坐超速、超载、酒驾、毒驾、疲劳驾的车辆,不坐三轮车、农用车等无客运资质的车辆。
消防安全提示

夏季是火灾高发季节。温度升高,天气炎热,用电量不断增大,诱发火灾的各种因素也大大增多,大家记住以下一些消防小常识。
1.不要长时间使用大功率电器,不让家用电器“带病”工作,定期检查家中电线是否老化、破损,家庭电闸保险是否正常工作。
2.养成“随手关火”、“随手关气”、“出门断电”、“不堆杂物”等良好的消防习惯。 3.不在家中存放易燃易爆物品,楼道不要堆放物品,防止堵塞安全通道。
食品安全提示

1.要到正规的菜市场、超市等采购食材。不购买、不食用野生动物,不烹饪来源不明的畜禽肉及其制品。
2.食材选择注意荤素搭配、粗细搭配,蛋奶兼并,多吃新鲜果蔬,均衡营养有助于提升免疫力和抵抗力。
3.按照各种食材适宜的保存条件贮存,不吃超过保质期的食物。
4.肉蛋禽和水产品等食物需彻底煮熟,剩菜剩饭再次食用前要彻底加热,在外尽量少食用凉拌菜。
健康防护提示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不随意用手揉眼睛,不共用毛巾、刷牙杯等洁具,室内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及时清理垃圾,做好传染病防控。
2.外出游玩时应劳逸结合,避免“特种兵”式旅游,保证充足睡眠。夏季蚊虫活跃,野外行走时需扎紧裤腿、穿浅色长袖衣物,避免在草丛中晾晒物品。
3.树牢并自觉践行“健康第一”理念,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强化自我健康监测意识。
网络安全提示

1.合理安排假期每日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时间,做到科学上网,不沉迷网络。
2.广泛培养兴趣爱好,丰富日常课余生活,淡化对网络的依赖,促进身心健康。
3.自觉防范含有宣扬淫秽、色情、暴力、邪教、迷信、赌博、引诱自残自杀等内容的不良网络信息,树立正确网络安全观。
心理健康

1. 家长应该利用假期多陪伴孩子,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精神需求,做孩子的朋友和榜样。
2. 用善于发现的眼光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孩子安全感、信任感和幸福感。
3. 加强沟通,同学们在假期生活中出现负面情绪时,应该主动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积极与父母交流;遇到困难时,也可主动向父母寻求帮助,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文/图:韩静 审核:张军荣 责编:王鹏